同官登敕局小楼观雪

去年岁丰登,雨晹应时须。
所欠惟一雪,祈禳遍精庐。
晚亦粗飘瞥,六花舞空虚。
云气不待族,风伯随驱除。
浅春寒尚深,忽见云模糊。
撒盐压衡茅,晨兴粟生肤。
随班上原庙,恍若登蓬壶。
岧峣宫殿深,朱扉黄金铺。
百神卫灵居,半天散琼琚。
又疑守护严,宝网络明珠。
参差鹓鹭行,簪笏皆沾濡。
退归冷局中,窗间竹扶疏。
为思此绝景,往往终年无。
不应惮凌寒,闭门守红炉。
为君登危楼,深杯泛驼酥。
崔嵬瞻吴山,莽苍望西湖。
琼枝宿饥鹰,玉街走韩卢。
酒兴万里远,容我歌且呼。
坐欲斲五言,所愧李与苏。
君与工属联,灞桥去骑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官登敕局小楼观雪》是宋代著名诗人楼钥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楼钥生平:楼钥(1127年—1180年),字大防,号攻愧先生,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的壮志,也有婉约的情感表达。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楼钥作为朝廷中的官员,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登上了位于京城附近的一处小楼,远眺雪景。这种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于是有了这首《同官登敕局小楼观雪》。
  1. 诗句解析
  • 首句“去年岁丰登”:这句表达了对去年丰收景象的回忆,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冬季将会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因为“雨晹应时须”,即雨水适时地降落。
  • 第二句“所欠惟一雪”:这里的“所欠”指的是自然界中缺失的元素——雪。只有雪才能填补这个空缺,带来应有的气象变化。
  • 第三句“祈禳遍精庐”:这里提到祈求神明保佑,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寒。通过祈祷,希望神灵能保佑整个京城不受严寒侵袭。
  • 第四句“晚亦粗飘瞥”:描述了晚上雪景的景象,虽然只是轻轻飘落,但已经足以让人感觉到寒意。
  • 第五句“六花舞空虚”:六花是指雪花在空中飘散的样子,它们在空中飞舞,给原本空无一物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动。
  • 第六句“云气不待族”:这里的“不待族”意味着云雾缭绕,没有一丝一毫的空隙,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 第七句“风伯随驱除”:风神随着云气的消散而离去,暗示着冬天的寒冷即将过去。
  • 第八句“浅春寒尚深”:尽管春天的寒意依然存在,但雪的到来让一切变得温暖起来。
  • 第九句“忽见云糢糊”:突然之间,天空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仿佛变成了一幅画。
  • 第十句“撒盐压衡茅”:用撒盐的方式压住屋顶上的积雪,使房屋更加保暖。这句话描绘了人们在雪天里为了御寒所做的努力。
  • 第十一句“晨兴粟生肤”:一大早起床的时候,感觉到皮肤因寒冷而起了一层薄冰。这反映了人们对于冬天特有的感受。
  • 第十二句“随班上原庙”:跟随上级官员前往原庙进行参拜,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使得整个作品情感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体验。
  • 语言简练:楼钥在这首诗中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诗中所要表达的主旨。
  • 意象鲜明: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写,楼钥成功构建了一个鲜明的意象,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宋诗中的经典之作。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楼钥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审美价值:诗歌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 启示意义: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雪的美丽和冬天的独特韵味,也启发人们去关注自然、珍惜资源,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同官登敕局小楼观雪》不仅是楼钥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内涵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