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其三

结发逢明主,驰声著两朝。
奠楹先有梦,升屋岂能招。
赠服三公衮,兼荣七叶貂。
春风笳鼓咽,松柏助萧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其三》是一首宋代诗人欧阳修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政治地位:欧阳修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官至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因直言谏言,曾遭贬谪。他的一生与宋代的政治局势紧密相连,其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政治状况。
  • 个人遭遇:欧阳修在官场上历经起伏,被贬期间写下了多首感怀之作。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人生经历,也表达了他对朝廷重臣的哀悼之情。
  1. 作品原文
  • 首句:“望系朝廷重”,意味着诗人仰望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朝廷的敬重与期待。
  • 次句:“文推天下工”,表达了诗人认为这位朝廷重臣的文采和才能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境界。
  • 第三句:“清名畏杨绾”,描述了这位朝廷重臣的名声如同清水一般清澈,令人敬畏。
  • 末句:“物议垂为相,风流顿已穷。”意味着由于这位朝廷重臣的崇高声望,他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他本人则逐渐远离了世俗的繁华,展现了一种超然的风采。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朝廷重臣生前事迹的描述,以及对其去世后人们议论纷纷的情景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其才华和品格的敬仰。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思考。
  • 历史意义:作为宋代文人的重要代表,欧阳修通过这首挽词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研究宋代文人群体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朝廷重臣怀念之情的文学作品,也是一幅反映宋代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态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追求,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