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拥轩槛,竹树阴漠漠。
公胡苦思山,规构自心作。
惟予爱山者,初仕即京洛。
嵩峰三十六,终日对高阁。
阴晴无朝暮,紫气常浮泊。
雄然九州中,气象压寥廓。
亦尝步其巅,培塿视四岳。
其后窜荆蛮,始识峡山恶。
长江泻天来,巨石忽开拓。
始疑茫昧初,浑沌死镌凿。
神功夜催就,万仞成一削。
尤奇十二峰,隐见入冥邈。
人踪断攀缘,异物定所托。
顾瞻但徘徊,想像逢绰约。
嵩山近可爱,泉石吾已诺。
终其以幽人,白首老云壑。
荆巫惜遐荒,诡怪杳难貌。
至今清夜思,魂梦辄飞愕。
偶来玩兹亭,尘眼刮昏膜。
况逢秋雨霁,浓翠新染濯。
峰端上明月,且可留幽酌。
登绛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绛州富公嵩岳禅寺》是唐代文学家王维的作品,该诗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天。这首诗是王维与友人在绛州游览时所作。全诗共八句,其中四句写景,四句写情。
首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意思是说不要在朝廷里争名夺利,要回到故乡去住山屋。诗人用“归”“敝”二字点明了自己归隐的意向。这两句是说:你不要去朝堂上献计献策了,还是回到那穷乡僻壤去住吧!这里以“休上书”,表示对当权的奸臣的愤激之情;以“归敝庐”,表现诗人归隐的愿望。
颔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写景开阔雄阔,气势磅礴。三湘,指湖南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这三句是说:楚地的三湘郡和荆门一带的山水相连,水路相通。诗人以“三湘”、“荆门”为题,是为了引出下联“一径入深云”。
颈联“孤峰不碍眼,落日更销魂”,写景境界清旷高远,笔法空灵飞动。孤峰,指华山主峰玉女峰。诗人用“孤”字写出了山峰的险峻,又用“不碍”二字突出了山峰之高。落日,即夕阳。诗人以“落日”来陪衬“孤峰”,写出了景色的明丽。
尾联“南望青山别,西瞻白云迷”,写景境界清旷高远,笔法空灵飞动。青山、白云都是极富诗意的意象。诗人以“别”来衬托“青”,“迷”来衬托“白”,表现出一种朦胧美。
整首诗意境开阔壮美,气象恢宏博大,语言自然流畅,音节和谐悦耳,充分显示了王维诗歌的特色,被誉为唐诗中的杰作之一,对后来的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