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张一斋月台

同上最高台,山头晚色开。
风才驱雨去,月渐出云来。
世事悲秋扇,吟情付酒杯。
谁家砧杵动,寒计又相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饮张一斋月台》是宋代诗人潘玙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同上最高台,山头晚色开。风才驱雨去,月渐出云来。世事悲秋扇,吟情付酒杯。谁家砧杵动,寒计又相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饮张一斋月台》的作者潘玙,他的生平和诗作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潘玙(一作屿),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与柴望、贾似道等有交。他的创作成就被收录于多部古代文献中,如《诗家鼎脔》卷上。尽管他的全集已佚,但通过其他文献可以了解到他的文学造诣。

《饮张一斋月台》的原文展示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流露。诗句“同上最高台,山头晚色开”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夕阳西下时山头的景色逐渐展开的景象。接着,“风才驱雨去,月渐出云来”,诗人感受到风驱赶了雨水,月亮也逐渐从云层中露出,这样的描写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诗人还借景抒情,将“世事悲秋扇,吟情付酒杯”融入其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感慨。最后,“谁家砧杵动,寒计又相催”,则是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不得不面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饮张一斋月台》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宋代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宋代诗歌的窗口,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