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登北山 其二

屡月不见山,胸次若逼窄。
举棹远相望,已渍双眸碧。
即之清入神,喜复遂良觌。
非但尘思浣,顿觉馀疴失。
玉流浸层峦,缘云抱幽石。
草木去浮夸,秋容净如拭。
我来谁与俦,一道兼一释。
精庐既窈深,靖宇尤邃密。
吟哦对青嶂,潇洒娱白日。
奁香勘南华,孰为寥天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登北山其二”是宋代诗人卫宗武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原文:“屡月不见山,胸次若逼窄。举棹远相望,已渍双眸碧。即之清入神,喜复遂良觌。非但尘思浣,顿觉馀疴失。”
  • 译文及赏析:诗人通过反复的眺望,久违的北山渐渐清晰,眼中映照出一片清澈的世界,心情也随之愉悦而舒畅。诗句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1.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卫宗武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个人情感,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创作时间与地点:《初夏登北山》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的意境描绘,可以推断其为宋时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夏日登上北山的情景,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观。
  1. 诗歌的艺术特点
  • 意象的选取:卫宗武巧妙地选取了“北山”作为描写对象,不仅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更因为它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追求和向往。
  • 情感的表达:诗中的“喜复遂良觌”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看到久违的自然风光后内心的欢喜和满足,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1. 诗词的文化意义
  • 自然观照:卫宗武通过对北山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生活态度:诗中的“非但尘思浣”,意味着通过接触自然,人们可以洗涤心中的杂念,恢复内心的平静和清明。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生活态度。
  1. 诗词的教育意义
  • 审美教育:通过对《初夏登北山其二》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 环境意识:诗中的山水之美,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环境,关注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初夏登北山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展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座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找到片刻宁静,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