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当祈风

独倚危樯数过鸿,家山渺渺楚云东。
吟情不到滕王阁,只乞归帆一日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马当祈风》是宋朝黎廷瑞的一部诗词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作者介绍:黎廷瑞,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他的生平在宋朝度宗成淳七年(1271年)赐同进士出身时开始,时年二十二。他的生活和文学创作紧密相连,其文学作品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 时代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促使诗歌等文学作品达到了高峰。
  1. 诗词原文及译文
  • 原文节选:“独倚危樯数过鸿,家山渺渺楚云东。吟情不到滕王阁,只乞归帆一日风。”
  • 翻译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船桅上,望着飞过的鸿雁,以及远处模糊的“家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没有直接写到滕王阁,而是通过“只乞归帆一日风”来暗示了对远方故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捕捉。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过马当祈风》的创作时间是在宋朝,具体年代不详。
  • 历史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艺术发展极为丰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着显著的成就,而且在文艺领域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黎廷瑞作为当时的文人,其作品自然融入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在《过马当祈风》中,诗人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 主题思想:虽然《过马当祈风》主要描写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但其中也包含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深层次的主题思想使诗歌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抒情诗,而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作品。

《过马当祈风》不仅是一篇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经典诗作,同时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宋朝文化的读者来说,阅读《过马当祈风》无疑是一种美妙的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