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盘兔

猎户初登网,庖丁亦奏刀。
毛皮尽剥落,风味足烹熬。
喜有开樽适,谁知逐野劳。
微吟供一笑,尔狡谩称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食盘兔》是一部宋代的诗词,由宋朝诗人萧立之创作。《食盘兔》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田园诗意的作品,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猎户初登网捕捉野兔的生动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萧立之,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生于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卒于宋亡之后,最终归隐。他是宁都人,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后因宋亡而归隐。有《冰崖诗集》传世,但遗憾的是该作品已不存。
  2. 诗歌原文与内容解析:萧立之在《食盘兔》中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猎户初登网捕猎野兔的场景。诗中“猎户初登网,庖丁亦奏刀”展现了捕猎者紧张而兴奋的心情,而“毛皮尽剥落,风味足烹熬”则形象地表达了猎物被烹饪时的情景。此外,诗人还借野兔的狡黠行为和最终被捕的结局,隐喻了世事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3. 艺术特色与价值影响:《食盘兔》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到的审美眼光。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野兔比作狡猾的“尔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趣味和深意。同时,此诗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食盘兔》不仅是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