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色渺苍寒,一似前时画得看。
画里人家浑不觉,夕阳留客倚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湖光秋色渺苍寒,一似前时画得看。
画里人家浑不觉,夕阳留客倚阑干。
《垂虹桥三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诗词原文:
湖光秋色渺苍寒,一似前时画得看。
画里人家浑不觉,夕阳留客倚阑干。
诗词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湖光秋色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感慨及对当下的留恋之情。诗中的“湖光秋色渺苍寒”形容了湖面的景色广阔而深远;“画里人家浑不觉”则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仿佛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图画;末尾的“夕阳留客倚阑干”则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不舍和依依惜别之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历史背景:据史料记载,垂虹桥最初为木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历经数次重建和发展。元代大德八年(1304年)增建至99孔,后因塌塞五十余丈而废弃。直至明正统年间(1435年)重建,更名为垂虹桥,成为吴江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垂虹桥三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作品,也是苏州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对这首诗词及其历史的了解,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情怀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珍惜,同时也能更加直观地欣赏到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