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敬仲兄枕屏

野趣知兄爱泉石,风屏少试秋毫力。
纤煤点染出云天,万里江山安枕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敬仲兄枕屏》是一首宋代诗人薛季宣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

  1. 作者信息
  • 薛季宣:宋代温州永嘉人,字士龙,号艮斋,薛徽言子。师承程颐弟子袁溉,高宗绍兴末年为鄂州武昌令,后因保伍辑民、严备金兵而受到重用,并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后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
  • 作品风格:薛季宣在文学上主张注重实际,反对空谈义理,强调对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的研究,开创了永嘉事功学派的先声。他的作品以质朴和深刻著称,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1. 诗歌原文
    野趣知兄爱泉石,风屏少试秋毫力。纤煤点染出云天,万里江山安枕席。

  2.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书敬仲兄枕屏》这首诗通过“野趣知兄爱泉石”开篇,便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热爱自然的兄长形象。随后“风屏少试秋毫力”,描绘了一个勤于政事、细致入微的兄长形象。最后“纤煤点染出云天”,则展现了兄长的才华与智慧,如同用细墨点染出的云天般,让人心生敬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兄长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
  • 语言特色:薛季宣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如“纤煤点染出云天”,这里的“纤煤”象征着兄长的细心,而“点染出云天”则暗示了兄长的智慧和才能。这种语言特色使得《书敬仲兄枕屏》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1. 历史背景
  • 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的威胁。《书敬仲兄枕屏》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兄长的赞美和颂扬,表达了诗人对抗敌卫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念。
  • 薛季宣所处的时代也是南宋初年,国家正处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理想主义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正是这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1. 艺术成就
  • 构思精巧:薛季宣在《书敬仲兄枕屏》中巧妙地将山水画的元素融入诗中,通过“纤煤点染出云天”这一形象化的描述,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 情感真挚: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兄长的敬仰和怀念。诗人通过自己的笔触,将兄长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情谊和敬意。
  1. 后世影响
  • 《书敬仲兄枕屏》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它对于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文学创作特点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这首作品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被后人传颂不衰。

薛季宣的《书敬仲兄枕屏》不仅是一首充满韵味的古诗,更是一首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