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纪游七首 其一 寿昌寺

野服挂僧单,禅扉月未关。
桂香清近佛,秋色老依山。
目尽遥峰出,步回流水闲。
相传登荡路,数处可跻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雁山纪游七首·寿昌寺》是宋朝诗人薛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进行深入探讨:

  1. 作品原文
  • 野服挂僧单,禅扉月未关。
  • 桂香清近佛,秋色老依山。
  • 目尽遥峰出,步回流水闲。
  • 相传登荡路,数处可跻攀。
  1. 作者介绍
  • 薛嵎:字仲止,一字宾日,号云泉,世居城区梯云坊(今大高桥),45岁才考中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
  • 生平经历:薛嵎在科举考试中屡次不第,直到45岁才中进士。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林隐逸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佛教的向往。
  1. 作品解析
  • 内容概述:薛嵎通过对寿昌寺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悠闲与宁静。诗中“野服挂僧单”暗示了僧人的简朴生活,而“禅扉月未关”则传达了寺院的幽静氛围。
  • 意象运用:“桂香清近佛”,这里的“桂香”象征着寺庙中浓郁的宗教氛围,而“清近佛”则表明僧人内心的平和与清净。“秋色老依山”,则描绘了山林之间秋天的景色,以及它们与山体相依相伴的自然之美。
  • 艺术手法:薛嵎在这首诗中巧妙使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节奏鲜明、意境深远。同时,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山林中的细微之美。

《雁山纪游七首·寿昌寺》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禅宗思想的追求以及山水间的诗意栖居。通过欣赏和研究薛嵎的这一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