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杂咏 其七

生疏只是自生疏,志若专时定不粗。
世事从来不两大,莫教错了用工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寒杂咏》中的“其七”并非直接出自宋代诗人钱时的作品,而是后人对钱时的《岁寒杂咏》系列作品的辑录或引用。下面将从文学价值、艺术特点、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介绍:

  1. 文学价值:《岁寒杂咏》作为宋代文人钱时的一组杂诗,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简洁性和意境的深远性上。《岁寒杂咏 其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变化来寓意人生的衰老和变迁。首句“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便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态度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2. 艺术特点:在艺术表现方面,钱时的诗歌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和意象的巧妙运用。《岁寒杂咏 其七》通过描绘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象,如枯枝落叶、寒风凛冽等,营造了一种凄凉而萧瑟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同时,钱时的诗歌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他善于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使诗歌既保持了古诗词的韵味,又不失为现代人所易于理解与接受。

  3. 主题思想:《岁寒杂咏 其七》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来反映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四季更迭的描写,引发对自身衰老过程的感慨。诗中的“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变迁和人生旅途的无奈。同时,诗人也通过“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等诗句,抒发了自己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这种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使得《岁寒杂咏 其七》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文化价值。

《岁寒杂咏 其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命感悟的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及其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