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方大夫家训

中兴天子方御戎,长城万里张魏公。
此时此家尽好武,抵掌一呼来幕中。
幕中群雄肝胆烈,指顾关河日弹铗。
若为岁晚归课儿,只说读书兴农业。
定知万事俱弗如,岂直鎗剑输毛锥。
君不见二十七年耕草庐,出师一表汗青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方大夫家训》是中国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苏洵写给其弟苏辙的一封信,信中他以自己对儿子教育的期望为出发点,结合儒家经典和历史典故,提出了许多关于为人处世、求学立业等方面的主张。

文章开篇就提出,“人生于世,非贵其名,而重其行。” 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即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名声的大小,而在于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能否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论述如何做人的问题时,苏洵引用了不少古代圣贤的言论和事例,比如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塑造的重要观念。苏洵认为,一个人要想真正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就必须遵循这些原则,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

苏洵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书者,所以明理也;学者,所以致道也。” 读书是为了明辨是非,增长知识,而学习则是为了追求真理,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因此,他强调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苏洵在信中还对弟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希望和要求。他希望弟弟能够继承父兄的遗志,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他也提醒弟弟要注意修身养性,不要因为名利所惑,失去了自我。

《题方大夫家训》这篇文章不仅是苏洵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总结,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