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君挽词

旧识黄岩族,与余名姓同。
碑呈今日志,君继古人风。
活弟宁怜子,通身是至公。
松冈磷湿雨,读易玩泉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戴君挽词》是宋代诗人戴栩的一首诗词作品。以下是对《戴君挽词》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戴栩,宋朝文学家、诗人,其生活和创作活跃于嘉定元年至晚年。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从进士及第到地方官员,再到湖南安抚司参议官,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与才华。戴栩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还受到叶适的影响,学习到了文章法度,能守师传,诗风与“永嘉四灵”相近,显示了他在诗歌领域的成就。

  2. 诗词原文及赏析:《戴君挽词》全文如下:“旧识黄岩族,与余名姓同。碑呈今日志,君继古人风。活弟宁怜子,通身是至公。松冈燐湿雨,读易玩泉蒙。”此词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对友人的追忆与怀念。诗句“旧识黄岩族,与余名姓同”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而“碑呈今日志,君继古人风”则暗示了朋友的事迹被镌刻在历史之中,他的精神风貌影响了后人。最后两句“活弟宁怜子,通身是至公”以及“松冈燐湿雨,读易玩泉蒙”,以自然景象作结,既增添了诗意,又寓意着对友人品德的高洁和对学问的追求。

  3. 文化影响:戴栩的《戴君挽词》,以其深刻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通过对《戴君挽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与价值。

《戴君挽词》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对于有兴趣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戴君挽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