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台

长沙米换长安土,筑此崔嵬寄远观。
客子登台千载后,倚栏亦欲望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定王台》是宋代文学家袁去华所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登台所见的景致与感慨,抒发了词人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袁去华,他的词作在宋代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
  • 《定王台》是袁去华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深邃的历史感悟和强烈的时代关怀。
  1. 诗歌原文
  • 词作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定王台  
  
定王台上客,回首望春山。  
楚天千里,孤城一炬尚存闲。  
往事悠悠何处问,惟有长江如旧。  
云树有无中,斜日半江烟雨,不尽古今愁。  
  
古来才大难为用,事到无可奈何。  
小楼吹彻玉笙,泪湿斑衣不耐。  
谁向危阑干拍手,笑我凄凉今有。  
明日又寒食,休对酒花辞病。  
  • 这首词上阕叙述登台眺望,下阕则抚今追昔,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1. 诗词赏析
  • 《定王台》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瑰宝。
  • 词中的“往事悠悠何处问,惟有长江如旧”等句子,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1. 历史背景
  • 定王台原为汉景帝之子刘发建于长沙,因故址在长沙城东侧而得名,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和吟咏之地。
  • 《水调歌头·定王台》创作于南宋时期,那时长沙已成为繁华的商贸城市,文人云集。
  1. 文化意义
  • 定王台不仅是一处地理景观,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长沙乃至湖南的文化象征。
  • 《定王台》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王台》不仅展示了宋代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