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祠

呜呼杜少陵,醉卧春江涨。
文章万丈光,不随枯骨葬。
平生稷契心,致君尧舜上。
时兮弗我与,屹然抱微尚。
干戈奔走踪,道路饥寒状。
草中辨君臣,笔端诛将相。
高吟比兴体,力救风雅丧。
如史数十篇,才气一何壮。
到今五百年,知公尚无恙。
麒麟守高阡,貂蝉入画像。
一死不几时,声迹两尘莽。
何如耒阳江头三尺荒草坟,名如日月光天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甫祠》是宋朝戴复古的作品,并非唐朝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祠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对杜甫生平和诗歌成就的敬仰之情。《杜甫祠》的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等详细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文学资料或文学作品介绍,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他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歌风格深沉厚重,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杜甫的诗作中,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田园风光到战争岁月,从个人哀愁到社会矛盾,无不尽收眼底。在形式上,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既有五言古诗,也有七言律诗、绝句等不同体裁,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在艺术手法上,杜甫的诗歌以写实著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时代风貌。

杜甫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诗篇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杜甫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启发和影响。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杜甫的诗作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成为解读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杜甫祠》是宋朝戴复古的作品,而杜甫则是一位杰出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卓越的诗歌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对杜甫作品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