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詹存中种竹

斸地移根未满林,庭前俄见影阴森。
晚烟漠漠玉双峙,夜雨萧萧龙一吟。
劲节扶疏真耐老,高才洒落少知音。
参军吏隐世情薄,只有此君同我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詹存中种竹》是宋代诗人谢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种植竹树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歌通过对竹林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斸地移根未满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竹子从小移植到新环境中的情景,象征着友谊的开始和成长。同时,诗歌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如“晚烟漠漠玉双峙,夜雨萧萧龙一吟”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竹林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达。

从形式上来看,《和詹存中种竹》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体裁。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结构严谨、音韵和谐,非常适合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在律诗的创作中,作者通过精心挑选的词语和严谨的结构安排,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和艺术的享受。《和詹存中种竹》就是这种艺术追求的典范。

从作者的生平来看,谢逸(1068-1113)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就已受到广泛的认可。除了《和詹存中种竹》,《谢逸还有多篇脍炙人口的诗作,如《春秋广微》、《樵谈》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才华。

从文化背景和时代价值来看,《和詹存中种竹》作为一首古代诗歌,不仅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启示作用,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自然的美好,并在人际关系中寻找真挚的情感连接。

《和詹存中种竹》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力量。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古老的诗歌不仅是了解宋代文化的窗口,也是体验古人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