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上相逢舣画桡,清愁万斛若冰消。
弟兄直谅推三友,父子公忠擅四朝。
对镜如如皆般若,开谈句句尽参寥。
要知往事多虚幻,看取钱塘八月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汴上相逢舣画桡,清愁万斛若冰消。
弟兄直谅推三友,父子公忠擅四朝。
对镜如如皆般若,开谈句句尽参寥。
要知往事多虚幻,看取钱塘八月潮。
《和陈倅灵壁寄莹中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作于唐贞元十二年(796),当时韦应物任苏州刺史,与友人陈郡太守、苏州人李颖交往甚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韦应物在诗中写道:“君家东洛美,归路日已长。” 这句话意味着陈郡太守李颖的家乡位于洛阳东部,他归途的日子已经很长了。诗人用“日已长”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宝贵而短暂。
诗人继续写道:“我心虽千里,相期未为远。况乃同襟好,欢娱岂云短。”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因为与友人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友谊,因此并不觉得距离遥远。同时,他也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欢娱之情并不会因为距离而缩短。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