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陈仲邦乞菊

芙蓉狼藉拒霜残,只有黄花巧耐寒。
盈把已供陶令醉,落英分与屈原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就陈仲邦乞菊》是宋代谢逸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下面是对本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谢逸,字幼文,号溪堂,北宋诗人,其生活年代大约在985年至1061年之间。他生活在北宋初年的文人雅士中,与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写景,尤其擅长咏物和山水诗。

  2. 作品原文:芙蓉狼藉拒霜残,只有黄花巧耐寒。 盈把已供陶令醉,落英分与屈原餐。

  3. 整体翻译: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菊花在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象。”芙蓉狼藉拒霜残”形容菊花盛开时的姿态,”只有黄花巧耐寒”则表现了菊花独特的生命力。”盈把已供陶令醉”意味着菊花的美让人陶醉,仿佛陶渊明一般沉醉在自然美之中,”落英分与屈原餐”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的赞美之情,希望将这份美分享给像屈原这样历史上著名的诗人。

  4. 词句注释:“芙蓉狼藉拒霜残”中的“芙蓉”指的是荷花,而“狼藉”则是形容花瓣凌乱的状态;“拒霜残”指菊花在深秋依然开放,抵抗着寒冷的气息。“盈盈把”即轻轻拿起,“陶令”是指陶渊明,这里用以形容菊花的美令人陶醉;“屈原餐”中的“屈原”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这里比喻菊花的美丽足以让人忘记忧愁。

  5. 白话译文:秋天来临,菊花盛开,它们在深秋时节依然美丽动人,就像诗人用文字来赞美这些花朵一样。诗人用“陶令”来表达他对菊花的喜爱,用“屈原餐”来形容菊花的香气能令人心旷神怡。

  6.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诗人晚年或隐居期间,那时他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观察和体会自然界的变化。这种经历可能激发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的追寻。

  7. 名家点评:对于《就陈仲邦乞菊》的评价,历代学者多有赞誉。有人认为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更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此外,还有人从文学技巧的角度进行解读,认为这首诗在语言运用、意象构建上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8. 轶事典故:谢逸的生平事迹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可以了解到他的一些生活片段。他生活在北宋初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作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

  9. 作品赏析鉴赏:《就陈仲邦乞菊》不仅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崇尚,以及文人对这种美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就陈仲邦乞菊》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美学观念,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