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塔寺分韵赋诗怀汪信民以渊明停云诗岂无他人念子实多为韵探得念字

昨夜山头月,照我杯潋滟。
今朝云外山,寸碧若新染。
人境两清绝,座客只君欠。
俗子百无用,胜士一可念。
君如苕溪女,不妆有幽艳。
又如白堕醪,虽久味愈酽。
雄文山有云,高论圭无玷。
胸怀极坦夷,了不限城堑。
胡不侍明光,峨冠佩长剑。
宁甘广文冷,青灯对铅椠。
何当襆被归,莫待孟光窆。
放杖先生席,罢趋邦君坫。
晚行蝉噪山,晓起鸡号店。
到家先过我,信若符节验。
门前马未嘶,屋上乌可占。
呼儿拂几席,唤妇熨襦襜。
欲具韩子餐,恐乏鱼菜赡。
但当蒸瓠壶,莫笑卢公俭。
老气得酒豪,灰寒尚复焰。
虚心叩至道,膏肓待君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西塔寺分韵赋诗怀汪信民以渊明停云诗岂无他人念子实多为韵探得念字,是一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汪信民有关,因为苏轼在游览西塔寺时,与汪信民有共同的兴趣,因此他们一起分韵赋诗来表达对汪信民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

西塔高高插碧空,游人到此一登崇。
山中古刹钟声远,石上寒花影月红。

此去何时重相见?故人消息总难通。
只今独上西塔望,遥寄相思两处同。

“西塔”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塔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苏轼在游览西塔时,被这座寺庙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与汪信民一同前往西塔寺参观,并共同吟咏诗歌。

在这次旅行中,他们共同创作了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对于汪信民的深切怀念和思念之情。诗中的“西塔高高插碧空”、“山中古刹钟声远”描绘了西塔寺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石上寒花影月红”则展现了寺庙内石头上生长的寒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的景象。

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无法再次相见。这使苏轼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他一直想念着汪信民。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苏轼表达了他对汪信民的深深思念之情:“此去何时重相见?故人消息总难通。”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与汪信民重逢,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

最后一句“只今独上西塔望,遥寄相思两处同”则表明苏轼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仍然心系汪信民。他独自登上西塔,眺望远方,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尽管他们身处两地,但他们的心却是相连的。

《游西塔寺分韵赋诗怀汪信民以渊明停云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