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尉朱登仕告老归华亭用玉局老仙寄王庆源韵

君不能黄冠还乡乞鉴湖,又不能拿舟送米烦胡奴。
白头真负平生志,妙年毫端敌万夫。
向来恶少虎负嵎,职当疾走编其须。
裤靴不是老者事,腰间羽箭吾初无。
挥杯劝影古寺底,日有野老争携壶。
颇遭官长劝归欤,妇能右摈儿左扶。
但令妻病足鹿脯,何忧儿寒止熨襦。
莼丝作羹盐未下,鲈鲙切玉秋不癯。
华亭自昔托鹤唳,蕙帐后夜闻猿呼。
不羡人间冶容子,团圆十五正当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邑尉朱登仕告老归华亭用玉局老仙寄王庆源韵》是宋代诗人谢薖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友人朱登仕的深情厚意。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谢薖,字季长,号南溪,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1. 诗歌原文
    君不能黄冠还乡乞鉴湖,又不能拿舟送米烦胡奴。
    白头真负平生志,妙年毫端敌万夫。

  2. 诗句解析

  • “君不能黄冠还乡乞鉴湖”表达了诗人对于好友朱登仕无法以僧人身份回到家乡的愿望,同时暗示了他对友人的不舍和遗憾。
  • “又不能拿舟送米烦胡奴”,这里的“拿舟”指的是亲自去送别,而“胡奴”则可能是指朋友的仆从或随从。这句话反映了诗人想要亲自送别友人的情感。
  • “白头真负平生志”中的“白头”可能指的是老年,而“负平生志”则意味着辜负了自己的一生抱负。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深深遗憾。
  • “妙年毫端敌万夫”中的“妙年”指的是年轻时,而“毫端敌万夫”则形容诗人年轻时的才华如同万夫不当之勇。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1. 艺术手法
  • 在这首诗中,谢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黄冠还乡”、“拿舟送米”等,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感情和不舍之情。
  •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1. 文化背景
  • 在宋代,文人墨客之间相互唱和成为一种风尚,谢薖通过这首诗与读者建立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
  • 宋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集活动频繁,这种背景下的文人创作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社会关怀。

《送邑尉朱登仕告老归华亭用玉局老仙寄王庆源韵》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佳作,也是宋代文人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