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水

寒英涨碧沉,浴鹄冷难禁。
太白消秦日,中𤃩接蜀阴。
频汤清洗瘴,入茗味如参。
人世淄渑口,应疑别未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水》是宋代诗人谢翱所创作的一部作品,该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雪水烹茶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独到见解。以下将详细介绍《雪水》:

  1. 诗歌原文

    雨雪霏霏,如空中撒盐,
    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
    有人喜雨,有人苦雨,莫非写作时联想到苏轼的《喜雨亭记》及王安石《苦雨》?
    不曾听说谁厌恶雪。
    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2. 作者简介

  • 谢翱:宋代诗人,字皋羽,号椒堂,浙江宁波人。他一生坎坷,多次流离失所,但始终未放弃文学创作。谢翱的诗歌多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其中《雪水》是他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1. 诗歌赏析
  • 意象运用:《雪水》中“雨雪霏霏”这一意象,通过“如空中撒盐”等形象的描述,展现了雪花纷飞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银装素裹的世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比“有人喜雨”,表达了人们对于不同天气的情感偏好;而“有人苦雨”,则反映了作者对于恶劣天气的无奈与辛酸。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社会批判:通过对雪水的描绘,诗人似乎在暗示社会现象,如爱斯基摩人使用雪块建屋取暖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以及对现代社会冷漠态度的批判。

《雪水》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