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江山寺

寺图接异境,僧影湿香烟。
落月安禅处,翻经置县年。
天河当夏白,泉水入杉悬。
到此怀瓯越,空家寄海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江山寺》是宋代诗人谢翱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过描绘夜晚在山中寺院的住宿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

  1. 作者介绍:谢翱,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于社会动荡时期的深切感慨和个人的哲学思考。他在元兵南侵时投靠文天祥开府延平,并参与抗元斗争,后避地浙东,最终友人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之间矛盾冲突的情感。

  2. 诗歌原文:《夜宿江山寺》
    寺图接异境,僧影湿香烟。
    落月安禅处,翻经置县年。
    天河当夏白,泉水入杉悬。
    到此怀瓯越,空家寄海边。

  3. 诗歌鉴赏:谢翱的这首《夜宿江山寺》用词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诗句“寺图接异境,僧影湿香烟”描绘了寺庙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接着,“落月安禅处,翻经置县年”,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于历史的沉思,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谢翱的这首《夜宿江山寺》不仅是一篇优美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写,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