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同方行父明中往渌渚舟中作寄东安方子仁

自食屿云薇,闻君白接篱。
谒灵随社到,为客寄音迟。
瓢入新城水,舟回故渚祠。
南衣离火浣,垢敝禁烟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食同方行父明中往渌渚舟中作寄东安方子仁》是元代诗人谢翱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期间与朋友一同前往渌渚游览的心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谢翱,字皋羽,号四壁山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宋末元初,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晚年寓居杭州西湖之滨。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
    自食屿云薇,闻君白接篱。
    谒灵随社到,为客寄音迟。
    瓢入新城水,舟回故渚祠。
    南衣离火浣,垢敝禁烟时。
  3.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其中,“瓢入新城水,舟回故渚祠”一句尤为精彩,展现了诗人与朋友在渌渚游玩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山水、人物和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例如,“谒灵随社到,为客寄音迟”一句中的“谒灵”和“为客”分别代表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行动,通过这种对比,使诗歌更加丰富和立体。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理解。

《寒食同方行父明中往渌渚舟中作寄东安方子仁》作为元代诗人谢翱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更在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鉴赏,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现代的价值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