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亭夜坐

孤身滞海垠,暑溽上南云。
归日喜秋近,愁人畏夜分。
坐凉依井气,眠湿动星文。
故友在山北,音书不得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亭夜坐》是宋代诗人谢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自坐在海边亭子时的孤独和忧虑。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1. 诗歌原文
    孤身滞海垠,暑溽上南云。
    归日喜秋近,愁人畏夜分。
    坐凉依井气,眠湿动星文。
    故友在山北,音书不得闻。

  2.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海亭中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又凄凉的氛围。诗中的“孤身”与“愁人”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
  • 情感表达:诗中“愁人畏夜分”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畏惧,以及对无法与友人相见的遗憾。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归日喜秋近”,用秋天的临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此外,诗歌中的“坐凉依井气”、“眠湿动星文”等描绘,都体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
  1. 作者介绍
  • 谢翱生平:谢翱是宋代的杰出诗人,其文学成就在当时就已经非常高。他曾参与抗元活动,后因避乱而隐居。他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 诗歌影响:谢翱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海亭夜坐》不仅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孤独感与忧郁情绪的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