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湖上

扰扰忽半月,征衣杂市尘。
颇疑湖上客,不是城中人。
岸柳垂拂桨,山云泫湿巾。
明朝在何处,相怪堕凡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湖上》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表达了他对西湖断桥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我忆西湖断桥路,雨色晴光自朝暮。
    燕去鸿来今几度,梅花万里水云隔。
    日夜思家归不得,偶然醉归文姬侧。
  2. 作者简介: 汪元量(1241-1317)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词人、文学家,出生于福建福清,字大有,号水云,晚年被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忠。《宋史》有传。他的一生经历了宋金战争、元灭宋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经历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3. 诗歌背景: 《忆湖上》作于元兵南下时,诗人在杭州被俘后,流落南方。他回忆自己曾在西湖断桥处度过的日子,那里的景色总是让他心驰神往。但是,由于战乱,他已经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
  4. 诗歌内容: 首句“我忆西湖断桥路”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怀念对象——断桥。第二句“雨色晴光自朝暮”,描绘了断桥四季分明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无限眷恋。接下来两句“燕去鸿来今几度”与“梅花万里水云隔”,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使得对故乡的思念更加深刻。最后一句“日夜思家归不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5. 艺术特色: 《忆湖上》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情和深刻的情感。此外,通过对西湖断桥的反复提及,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情感更加强烈。
  6. 文化影响: 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体现了他在艰难困境中的不屈精神和高尚品格。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和赞誉。

《忆湖上》是一首深情的诗词,它以西湖断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历史的无尽哀愁。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颂,更是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