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离离沉晓月,疏麻夏死白水发。
传芭楚女辞帐中,夜逐霓旌南过越。
荆岑越峤殊百草,恨结柔丝香不老。
红英捣盐实斧创,青子满地枝如扫。
刺桐树朽猩猩在,佩杂芳蕤散秋海。
乡来青凤食花去,瞻望灵均涕零雨。
芳草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芳草怨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谢翱创作的诗作,而非文学作品的标题。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创作背景:谢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和家国的不幸。在元朝初年,谢翱因拒绝投降而被捕,后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并在那里度过了晚年。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故国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这些感受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品原文:湘云离离沉晓月,疏麻夏死白水发。传芭楚女辞帐中,夜逐霓旌南过越。荆岑越峤殊百草,恨结柔丝香不老。红英捣盐实斧创,青子满地枝如扫。刺桐树朽猩猩在,佩杂芳蕤散秋海。乡来青凤食花去,瞻望灵均涕零雨。
文学特色:谢翱的《芳草怨》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诗中的“晚秋”、“萧萧晚树”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更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谢翱的《芳草怨》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