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操弩挟两矢,朝射青鸠暮射雉。
人言雊雉蛇所化,欲食踌躇箸不下。
街头得钱争买鸠,网林抉薮无时休。
老父劝儿食且止,燕安有毒况珍美。
尔不见鸠食半夏鸣尔屋,尔毋食鸠有药毒。
射鸠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射鸠行》是宋代诗人谢翱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作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影响了后世无数读者和学者。
谢翱的《射鸠行》,以简练而深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青年射鸟的情景。诗中的“朝射青鸠暮射雉”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也反映了他追求高远、不落俗套的精神风貌。诗中通过“人言雊雉蛇所化,欲食踌躇箸不下”等句,巧妙地将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融入诗歌之中,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射鸠行》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关注。在宋恭帝德祐年间,文天祥开府延平后不久,元兵南下,谢翱随文天祥流亡,并最终投笔从戎参与抗元斗争。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深深影响了谢翱的思想情感,也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所体现。这种历史背景下的创作,不仅赋予了《射鸠行》深厚的历史内涵,同时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射鸠行》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展现了宋诗的独特风格和美学追求。宋诗讲究意境的营造、语言的凝练以及哲理的思考,而《射鸠行》恰恰在这些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谢翱成功地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思考和生命感悟。
《射鸠行》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被后人传颂,更因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而成为研究宋代诗歌不可或缺的文献。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理解这首古代诗歌背后的故事和深层含义,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还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