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客行

结客卫京师,弃家南斗陲。
相看各意气,欲取辽阳归。
事左脱身去,岂为无所为。
家藏楚王子,手执五陵儿。
泣奉先主令,白旗向天挥。
鞭尸雠必报,函首捷终驰。
力尽志不遂,以死谢渐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结客少年场行》是一首五言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该诗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展现了李白的独特风格,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文人的内心世界。

《结客少年场行》的首联“奇士去投人”,描绘了一位具有特异才能的游侠士子,他选择投奔那些能赏识并重用他的知己之人。这既是对游侠精神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游侠们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视。这种轻身重义、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是这首诗的主题所在,也是唐代文化中一种重要而独特的价值观。

诗中的第二联“遗声利非是为身谋”进一步强调了游侠行为的目的性。这里的“声利”指名声和利益,而“非是为身谋”则表明他们追求的是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价值。这与当时许多文人的理想相契合,即通过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而非仅仅为了个人的名利。

第三联中的“扬马谁复许”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汉代的扬雄或唐代的马援等。李白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这些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种情感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在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时。

第四联的“安社稷济苍生”则是李白诗歌中常用的主题之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追求和对国家民族的关怀。这一主题贯穿于李白的许多作品中,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第五联中的“紫燕骝”可能是指一种骏马,也可能是对某种特定人物的隐喻。诗人通过描写这种动物的眼神和气质,进一步突出了游侠形象的英俊和不凡。同时,全诗的情感激越,形象鲜明生动,显示了李白作为诗人的豪放和激情。

《结客少年场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白的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