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惜往日

汉有臣兮龚胜卒,噤不食兮十四日。
今忍饥兮我复渴,道间关兮逾半月。
幸求死兮得死,苟不得兮无术。
凤笙兮龙笛,燕群仙兮日将夕。
风吹衣兮佩萧瑟,骏龙兮寥天,行成兮缘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广惜往日》是宋代诗人谢翱创作的作品,作品原文收录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以下是对《广惜往日》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谢翱,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晞髮子。他是宋末元初的著名文人,与文天祥同为抗元志士。在元兵南下之际,他投身于文天祥麾下,参与了抗击元军的军事行动。
  1. 作品原文
  • 《广惜往日》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谢翱对于古代忠臣龚胜的哀悼之情。诗中描绘了龚胜因直言进谏而被杀害的场景,通过对比龚胜的沉默不食与自身忍饥渴而道间关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悲剧的同情以及对时世的无奈和悲哀。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也是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深刻体现。通过对龚胜的哀思,谢翱抒发了对忠诚和理想无法实现时的孤独与悲愤,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民族危亡时刻的深切关注。
  1. 艺术特色
  • 《广惜往日》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个人的感慨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1. 影响评价
  • 作为宋末元初的重要文学作品,《广惜往日》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广惜往日》不仅是谢翱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探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现实困境的表达,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