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曲

金蓉山上云采采,白麟溪前水归海。
溪中赤文长鲤鱼,恨无神翅谒龙威。
广陵城头大风急,吹散游魂归未得。
不结琼英后土祠,当充兰佩离骚国。
富贵易夺生莫移,谁肯杀身为联枝。
鹡鸰原上赴急难,我有冠裳可不如。
子孙至今无裂籍,六代传来犹一日。
白头秀才夸能文,得似君家好弟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义门曲》是宋代诗人谢翱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义门曲》的作者,宋建宁浦城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他在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时曾投文天祥,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有《西台恸哭记》传世,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终其一生与友人从其初志。
  2. 诗歌原文:金蓉山上云采采,白麟溪前水归海。溪中赤文长鲤鱼,恨无神翅谒龙威。广陵城头大风急,吹散游魂归未得。不结琼英后土祠,当充兰佩离骚国。富贵易夺生莫移,谁肯杀身为联枝。鹡鸰原上赴急难,我有冠裳可不如。子孙至今无裂籍,六代相传犹一日。白头秀才夸能文,得似君家好弟昆。
  3. 主题思想:《义门曲》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命运,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的赞颂。诗中提到“富贵易夺生莫移”,表达了一种对权贵轻视和对贫贱不移的坚守。同时,诗中的“谁肯杀身为联枝”反映了诗人对忠臣烈士的同情与敬仰。
  4. 艺术特点:《义门曲》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语言质朴而富有力度。通过对金蓉山、白麟溪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壮阔的氛围。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溪中赤文长鲤鱼”,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深刻。
  5. 历史影响:《义门曲》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手法,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来源。诗中的许多元素和表达方式被后世文人广泛引用和模仿,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文学价值:《义门曲》不仅是一首描写山川河流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和历史变迁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义门曲》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智慧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深厚的人文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