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古堂八咏 其二 芍药

从来良守重农桑,何事栽花玷此堂。
已爱昔贤形藻绘,更移嘉卉伴馨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阅古堂八咏 其二 芍药》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名将韩琦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
  • 创作时间:这首诗可能是在韩琦任官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政治和农业的重视,以及对于文化艺术的欣赏与推崇。
  • 文学地位:韩琦作为宋代的杰出派诗人,其作品《阅古堂八咏 其二 芍药》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析:首句“从来良守重农桑,何事栽花玷此堂”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良守重视农耕、反对过度追求享乐的态度的认同与赞赏。“已爱昔贤形藻绘”,则是说韩琦自己喜爱那些贤明的官员的形象,他们如同画中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移嘉卉伴馨香”,暗示了通过移植美好的花卉来提升空间或环境的品质,增添生活的气息。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中“芍药”作为植物意象,不仅增添了自然美,也象征着高贵与典雅。芍药花通常被视为爱情和美丽的象征,而在此诗中,它被用来比喻贤臣的美德和才华。
  • 语言风格:韩琦的用词简洁而有力,如“已爱昔贤形藻绘”中的“形藻绘”展现了他对古代贤臣形象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

《阅古堂八咏 其二 芍药》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审美价值的古诗,通过对比传统的“重农桑”与现代的“栽花”,展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该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