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泰州使君陈莹中

当年贤路杂薰莸,叹息诸公善自谋。
今日在前皆鼎镬,后来知我独春秋。
海边已击师襄磬,湖上新逢范蠡舟。
惟有书生最无事,不妨挟册更西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泰州使君陈莹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作品,通过描绘当时社会的变迁和诗人自身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1. 作者简介
  • 韩驹:宋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子苍,号南溪,四川眉山人,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与人民的生活状态,尤其是他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使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
  1. 诗歌原文
  • 全文:当年贤路杂薰莸,叹息诸公善自谋。今日在前皆鼎镬,后来知我独春秋。海边已击师襄磬,湖上新逢范蠡舟。惟有书生最无事,不妨挟册更西游。
  1. 诗意赏析
  • 时代沧桑: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来表达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巨变。”今日在前皆鼎镬” 暗喻了当权者的残酷和无情,而 “后来知我独春秋” 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态度。
  • 社会批判:“海边已击师襄磬”,这里的“师襄磬”可能是指打击乐器,象征着社会的不和谐和冲突。诗人以此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批判。
  • 个人态度:“惟有书生最无事,不妨挟册更西游。”这句诗显示了诗人对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的重视。诗人认为只有文人墨客才能在动荡的历史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并鼓励大家继续追求知识和真理。

《上泰州使君陈莹中》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感慨的诗歌,更是宋代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还能够体会到他们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