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华阴呈旧同舍

落日同骑款段游,倦依松石弄清流。
蓬莱汉殿春分手,一笑相逢太华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至华阴呈旧同舍》为宋代韩驹的一首古体诗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华阴时,与旧友相遇并相送之作。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韩驹(生卒年不详),字方平,南宋诗人,江西吉安人。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情感真挚,语言清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原文内容
  • 落日同骑款段游,倦依松石弄清流。
  • 蓬莱汉殿春分手,一笑相逢太华秋。
  1. 艺术分析
  •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美好时光中的离别之情。通过落日、松石等自然景象,诗人传达出对友情的留恋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落日”与“春分手”,既有时间的流逝感,也有人事的变迁感,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
  1. 文学价值
  • 在古代诗歌中,此类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因此《行至华阴呈旧同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作者韩驹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 该诗歌的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研究宋代诗歌风格的重要文本。

《行至华阴呈旧同舍》是韩驹代表宋代诗歌风格的又一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韩驹的诗歌创作,也能够深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友情、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