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曲江禁柳

照水纤柯拂地明,东风初试舞腰轻。
人间岂识长门恨,雾鬓烟鬟绾不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曲江禁柳”是一首宋代的诗歌,由韩驹所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韩驹:韩驹(980年~1057年),字子苍,号南溪,北宋诗人及词人,著有《南溪集》。他生活在北宋时期,其文学成就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韩驹的作品以抒情写志、议论为主,风格独特,语言精炼,善于用典,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学识底蕴。
  1. 诗歌原文
    照水纤柯拂地明,东风初试舞腰轻。人间岂识长门恨,雾鬓烟鬟绾不成。

  2. 诗歌鉴赏

  • 意象生动:“照水纤柯拂地明”描绘了柳树细长的枝条随风轻拂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春天柳树的生命力与柔美。而“东风初试舞腰轻”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风中柳枝摇曳的轻盈姿态,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与生命力。
  • 情感细腻: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写,隐喻了作者的情感与心境。“人间岂识长门恨”表达了诗人对于宫廷生活的无奈与悲凉,而“雾鬓烟鬟绾不成”则透露出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愁绪,反映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 艺术手法:韩驹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东风初试舞腰轻”不仅描述了柳树的动态美,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此外,诗人还巧妙地使用了典故,如“长门恨”,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加深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1. 文化背景
  • 宋诗特点:宋代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高峰时期,诗风多样,形式多样,其中不乏咏物诗,这类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柳的象征意义:柳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的枝条柔软,常被用来代表柔弱或顺从,而柳叶的细长则象征着青春或希望。在这首《赋曲江禁柳》中,柳树不仅是春天的标志,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赋曲江禁柳》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宋诗,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