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云五首 其三

楚国富山水,衡湘千里馀。
人皆思太傅,我独念三闾。
贫贱真劳矣,功名果命欤。
官闲道林寺,洗眼卧看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子云五首 其三》是宋代词人韩元吉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韩元吉的生平:韩元吉(1118年—1187年),南宋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南涧。他出生于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韩元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还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和《南涧甲乙稿》等作品。
  • 创作风格:韩元吉的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其词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送子云五首》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首,通过描绘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展现了他对友情和自然景致的独特感悟。
  1. 诗歌原文
    四海双兄弟,南来几别离。
    未成春草梦,先动白云思。
    涕泪三年隔,风尘数月期。
    生涯奔走里,卜筑定何时。

  2. 诗意解析

  • 四海双兄弟:此句表达了与子云深厚的兄弟情谊,两人如影随形,共同经历着生活的起伏。
  • 南来几别离:南来的旅程充满了分离,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 未成春草梦:春天本是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未能像梦中那般享受这美好时光,反映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 先动白云思:白云象征着飘渺、不定,诗人在看到白云时便不由自主地生出思念之情,体现了对朋友深切的情感。
  • 涕泪三年隔:长时间的分离使得两人只能通过泪水交流,彼此间的距离感愈发强烈。
  • 风尘数月期:形容旅途中风尘仆仆,数月的时间难以见面,突显了旅途的艰辛与对相聚的迫切期待。
  • 生涯奔走里:描述了诗人忙碌奔波的生活状态,生活的压力使得他无法静下心来享受与朋友相聚的时光。
  • 卜筑定何时:卜筑意味着选择一个地方定居,但诗人不确定何时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反映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1. 主题思想
  • 友情至上:诗中的“四海双兄弟”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心心相印。
  • 别离之悲:通过“未成春草梦”和“先动白云思”,诗人表达了离别之苦和对相聚的渴望。
  • 时间之痛:“涕泪三年隔”和“风尘数月期”揭示了时间的流逝给人际关系带来的伤害。
  • 奔波之累:“生涯奔走里”描绘了诗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四处奔波,生活的重压让他无法安心。
  • 期待之切:“卜筑定何时”反映了诗人对未来重逢时刻的无限憧憬。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通过对白云、春草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情感变化。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白云”、“春草”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语言,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抒情手法:诗中大量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未成春草梦”和“先动白云思”,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韵律和谐:《送子云五首 其三》的韵脚规整,读来朗朗上口,符合宋诗的格律要求。
  1. 文化背景
  • 宋代社会背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这种社会背景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文人情怀:宋代文人常常借诗抒怀,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思考。韩元吉作为南宋词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尤为突出。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送子云五首 其三》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传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表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见解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送子云五首 其三》是韩元吉以其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才情和境界,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中关于友情、离别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层次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