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道中五首 其四

心随天末江波远,愁似沙津柳带长。
向晚飞花度墙影,半晴烟雨发山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剡溪道中五首·其四》是南宋著名文学家韩元吉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描绘了诗人在剡溪边行走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韩元吉(1118年-1187年),字无咎,号南涧,江西南昌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与陆游、尤袤、杨万里等并称“南宋四大家”。韩元吉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作多反映出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2. 诗词原文:心随天末江波远,愁似沙津柳带长。向晚飞花度墙影,半晴烟雨发山光。
  3. 诗句解析:这首诗的首句“心随天末江波远”,表达了诗人内心与大自然的交融,他的心随着天边的江水流动,象征着他的情感随着自然的广阔而延伸。次句“愁似沙津柳带长”,则将诗人的忧愁比作沙津旁柳树的长带,既形象又富有画面感。第三句“向晚飞花度墙影”,描绘了傍晚时分花朵随风飘落的景致,增添了诗中的动感和生动性。最后一句“半晴烟雨发山光”,则通过描写半晴半雨的天气变化,展现了山林间光影变幻的美态,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4.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捕捉自然美景中的细节,并通过这些细节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其用词考究,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韩元吉在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韩元的《剡溪道中五首·其四》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为后世传颂,还反映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领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其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