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三 七夕

烟霄脉脉停机杼。双鹊飞来语。
踏歌声转玉钩斜。好是满天风露、一池花。
离多会少从来有。不似人间久。
欢情谁道隔年迟。须信仙家日月、未多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七夕》是宋代著名词人韩元吉所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宋时期的词人,出生于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韩元吉的文学成就丰富,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和《南涧诗余》等作品。
  • 创作时期:据现存资料可知,韩元吉大约在宋宁宗时期创作了《虞美人·七夕》。这一时期正值南宋社会动荡不安之际,韩元吉以词作表达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烟霄脉脉停机杼。双鹊飞来语。踏歌声转玉钩斜。好是满天风露、一池花。离多会少从来有。不似人间久。欢情谁道隔年迟。须信仙家日月、未多时。
  • 翻译:《虞美人·七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词中“烟霄脉脉”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如同织布机上的纬线,缓缓流动,而“双鹊飞来”则象征着喜鹊的到来。“踏歌声转玉钩斜”形容宴会上歌声悠扬,人们欢笑声此起彼伏。“离多会少从来有”、“欢情谁道隔年迟”两句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期盼重逢的渴望。
  1.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虞美人·七夕》通过描绘七夕节夜晚的热闹场景,展现了词人在特定节日里的愉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词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烟霄脉脉”与“双鹊飞来”,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思想内涵:通过对七夕节的描述,词人传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哲思,表达了对永恒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超然态度。

《虞美人·七夕》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