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次韵

风暖晨光寂寂,月明夜气沉沉。山间林下步轻阴。花柳飞绵布锦。
酒病向谁能遣,春愁惟我难禁。尊前一曲断肠声。梦破晓窗敧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次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时间与作者:苏轼在陪福建路转运判官曹辅权在龙山真觉院赏瑞香花时,连作三阕《西江月》,其中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 作品特点:此词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方面。
  1. 词的原文
  • 上片开头:“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描绘了深夜时分的小院景色和城市中热闹非凡的气氛。
  • 下片则细致地描写饮宴场景,用“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形容酒宴上的盛况。
  1. 词的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苏轼的词语言简洁明快,字字珠玑,充分体现了他的语言天赋。
  • 意境深远:他的词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还融入了对社会、历史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情感真挚: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的感慨,苏轼总是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1. 词的社会影响
  • 文化价值:苏轼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影响了后世无数词人的作品。
  • 教育意义:他的词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 历史地位:苏轼被誉为“词圣”,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是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1. 词的创作技巧
  • 意象运用:苏轼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归去香云入梦”中的“香云”象征着瑞香花的香气。
  • 对比手法:他在词中常用对比的手法,如将瑞香花的秾艳与夜色相映,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 情景交融:他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得词更加感人至深。

《西江月·次韵》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卓越才华。对于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的人来说,了解并学习苏轼的《西江月·次韵》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