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宣教挽诗

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
里门车下泽,子舍骑传呼。
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
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宣教挽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魏了翁的杰作,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作:

  1. 作品原文:《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里门车下泽,子舍骑传呼。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

  2. 作品翻译:这首诗的译文是:“追求正义的古代君子,辞去荣耀的真是丈夫。走进家门时,车轮下溅起的水花如泽中之波;儿子的屋舍传来马匹的奔跑声。霜打的老柏依然挺拔,庭院中的荆树依然坚韧。如今法令已经废弃,人们叹息如同被宰杀的乌鸦群。”

  3. 作品赏析:诗中的“趋义古君子”与“辞荣真丈夫”表达了魏了翁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和对名利看淡的态度。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特征。

  4. 作品背景:此诗创作于宋理宗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魏了翁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5.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郭宣教挽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霜柏”与“庭荆”分别象征着坚定不移的精神和历久弥新的品质,而“典刑今已矣”则暗示了法令的废弃和社会的衰败。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首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

  6. 历史影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郭宣教挽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资料。

《郭宣教挽诗》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成就而被后人传颂,更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