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衢于 艮室

后前止字误笺题,只认连山终物时。
雨霁云收青不改,悠然依旧看朝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三衢于艮室》是南宋诗人魏了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景色的观察和感悟。接下来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及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出生于南宋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成都市)。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曾历任嘉定府知府、汉州知州等职务。在政治生涯中,魏了翁因直言进谏,多次遭到权臣排挤,最终被贬至靖州居住。尽管遭遇挫折,魏了翁仍然坚持讲学授徒,致力于文化传承。
  1. 诗歌原文:《题三衢于艮室》原文如下:
    后前止字误笺题,只认连山终物时。
    雨霁云收青不改,悠然依旧看朝隮。

  2. 诗意解析

  • 连山终物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持久不变的赞叹。”连山”通常指连绵不断的山脉,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壮美。”终物时”则是指万物生长变化的终点,但自然界的景象却依然如此,没有改变。这表明诗人对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有着深刻的认识。
  • 雨霁云收青不改:此句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情景,云雾散去,青翠的山峦依然保持原有的美丽。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坚守。
  • 悠然依旧看朝隮:这句诗中的”朝隮”可能指的是早晨的天空或曙光。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他都能以平静的心态去欣赏和观察这些自然景象。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题三衢于艮室》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人文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文学才华,还能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