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清湘 其二

花树移方活,丁宁莫损残。
待逢春气暖,开与后人看。
酒任随车载,诗从就柱刊。
料应吟赏处,说着种时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清湘 其二》是宋代诗人严粲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严粲: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律诗,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貌与特色。
  1. 诗词原文
    花树移方活,丁宁莫损残。
    待逢春气暖,开与后人看。
    酒任随车载,诗从就柱刊。
    料应吟赏处,说著种时难。

  2. 诗句解析

  • 花树移方活:描绘了春天来临,花草树木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界复苏的喜悦。
  • 丁宁莫损残:提醒人们要小心保护这些美好的生命,以免它们受到损害。这里也隐含了一种对美好事物应当珍惜的情感。
  • 待逢春气暖:期待着春天温暖的气候到来,为万物生长提供了条件。这里的“春气暖”象征着希望和活力。
  • 开与后人看:花朵盛开,等待着后来的人们前来欣赏,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
  • 酒任随车载:酒可以随车辆携带,象征着自由和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
  • 诗从就柱刊:诗歌可以在柱子上刻写或镌刻,强调了文字和艺术的重要性以及记录历史的功能。
  • 料应吟赏处:料想那些最能引起人们吟诵和欣赏的地方,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 说著种时难:提及种植时的不易,表达了对于勤劳耕耘的尊重以及对丰收成果的期待。
  1. 创作背景
  • 《发清湘·其二》的创作时间尚未详细考证,但根据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可以推测此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关注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严粲作为宋代的文学家,很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1. 文化意义
  • 《发清湘 其二》不仅展示了严粲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还体现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所蕴含的珍惜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诗歌中提到的“待逢春气暖”等元素,反映了古人对于季节变迁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强调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

《发清湘·其二》不仅是严粲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以及如何将这些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之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