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 浔阳途中寄诸从昆弟

渺渺孤帆去几程,悠悠天际望湓城。
一身避乱辞乡国,千里相思隔弟兄。
猿叫匡庐寒暮色,雁过彭蠡带秋声。
江湖此去方漂泊,肠断风尘远别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之浔阳途中寄诸从昆弟》是宋代诗人严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将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严羽(1695年—1773年),字丹邱,号南湖居士,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
  1. 诗歌原文
    渺渺孤帆去几程,悠悠天际望湓城。
    一身避乱辞乡国,千里相思隔弟兄。
    猿叫匡庐寒暮色,雁过彭蠡带秋声。

  2. 诗意解析

  • “渺渺孤帆去几程”:描绘了诗人独自乘船远行的情景,孤舟渐行渐远,给人一种孤寂而坚定的感觉。
  • “悠悠天际望湓城”: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遥望着远方城市的心情,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一身避乱辞乡国”:揭示了诗人因战乱而不得不离开故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冲击。
  • “千里相思隔弟兄”:表达了与兄弟们之间因为距离产生的深刻思念,突出了亲情的重要性。
  • “猿叫匡庐寒暮色,雁过彭蠡带秋声”: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渲染诗人内心的感受,猿声凄厉、雁阵划破天际,都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严羽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意象生动:使用“孤帆”、“猿叫”、“雁过”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态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之中。
  • 韵律和谐:严羽注重诗歌的音韵美感,此诗的平仄搭配得当,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1. 文化内涵
  • 避乱情怀:反映了在动荡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渴望。
  • 兄弟情深:体现了血缘关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 思乡情绪:表达了远离故土的人们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

《将之浔阳途中寄诸从昆弟》是严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抒情佳作。它不仅是严羽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宋代文人面对国家动乱时普遍心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严羽深邃的文学造诣,还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