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萧高风曾孟声二友 其一

丹凤辞旧栖,四海求其凰。
偶来梧竹间,振翮鸣朝阳。
众禽不自揣,竞欲依馀光。
神物要自珍,微羽那足当。
了知霄汉姿,不集灌莽场。
所忧燕雀杂,坐更鸿鹄藏。
丹山有佳侣,足以陪双翔。
人间勿为留,归哉白云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公升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之一为《戏萧高风曾孟声二友 其一》。下面将详细地解析这篇文学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 作品原文
  • 丹凤辞旧栖,四海求其凰。偶来梧竹间,振翮鸣朝阳。:描述了丹凤离开旧巢,飞向广阔天地寻找伴侣的情境。”偶来梧竹间”暗示了偶然的机会或命运的安排,而“振翮鸣朝阳”则表达了振翅高飞,迎接朝阳的美好寓意。
  • 众禽不自揣,竞欲依余光。神物要自珍,微羽那足当。:这里比喻其他禽鸟都未认清自己真正的价值,盲目追随他人,而神鸟则要珍惜自己,不与其他同类混迹。
  • 了知霄汉姿,不集灌莽场。所忧燕雀杂,坐更鸿鹄藏。:”了知霄汉姿”意味着理解天空中鹰的形象,而“不集灌莽场”则暗示不应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停留。”所忧燕雀杂”表达了对其他鸟类的担忧,担心这些鸟儿会干扰到自己或同伴的生活。
  • 丹山有佳侣,足以陪双翔。人间勿为留,归哉白云乡。: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伴侣,象征着精神上的和谐与共鸣。同时呼吁人们不要留恋尘世,而是应该追求更高远的人生理想。
  1. 作者介绍
  •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是宋末时期以军功授本县尉的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出身于一个重视文治武功的家庭,其祖父从文天祥勤王,但因兵败被执而牺牲,父亲开礼亦忠于抗元的志向,最终全家倾尽资财北游燕赵图恢复事业。
  1. 文化与哲学意义
  • 超越凡俗:通过描述丹凤的飞翔,罗公升可能隐喻了超越世俗束缚、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理想。
  • 自然与和谐共生:“众禽不自揣”和“所忧燕雀杂”反映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存,强调每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价值。
  •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文中的“丹山有佳侣”体现了个体应如何与环境相协调,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 人生选择:“人间勿为留”可能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有清晰的判断力,不为名利所累。
  1. 历史与时代背景
  • 宋末社会变革:罗公升的作品创作时间背景处于南宋末年,这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罗公升本人也经历了从军的经历,目睹了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起伏变化。
  • 家族荣耀与个人挫折:罗家在宋末以军功获得官职,但也因此遭受政治风波的牵连,最终导致家族衰败。这一历史变迁给罗公升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反映在其文学作品中。

《戏萧高风曾孟声二友一》,不仅展现了罗公升深邃的文学修养和独到的艺术眼光,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体生命的抗争精神。通过对这部作品及其作者背景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社会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