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

厌居华屋住东庵,真味全胜食荠甘。
多病维摩长隐几,无心弥勒便同龛。
误游田舍空成笑,谬入僧房即欲参。
风霁不知吹有万,月明聊共影成三。
斋如小舫才容住,室类空囷定不贪。
拥褐放衙人寂寂,脱巾漉酒鬓鬖鬖。
画囊书帙堆窗案,药裹瓢樽挂壁蓝。
檐竹风霜曾不到,盆花蜂蝶未全谙。
公馀野鹊惊初睡,宾醉佳人笑剧谈。
劝客巨觥那得避,和诗难韵不容探。
晓来霏雾连江气,冬后温风带岭岚。
去国屡成还蜀梦,忘忧惟有对公酣。
终身徇禄知何益,投檄归耕贫未堪。
借我此庵泥药灶,古书鸿宝试淮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是北宋诗人苏辙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作者对新居的喜爱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在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

诗的开篇“厌居华屋住东庵”表达了诗人对于都市繁华生活的厌倦,选择了隐居于东庵,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生活选择,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文化中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趋势。

诗中的“真味全胜食荠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新居中感受到的自然之味,胜过了城市生活中的繁华与喧嚣。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超越,使诗人在简朴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诗中“多病维摩长隐几,无心弥勒便同龛”描绘了诗人在东庵中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维摩”指的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而“龛”则是指僧人的坐禅处。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虽身患疾病却依然保持超然物外的心态,以及与世无争的禅意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也是诗人内心寻求安宁和自我修养的表现。

诗的后半部分“误游田舍空成笑,谬入僧房即欲参”则展现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这里,“田舍”和“僧房”分别代表了农村的纯朴和寺院的清静,而诗人在其中的游走和思考则反映了他对这两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对乡村和僧院生活的观察与体悟,诗人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深化了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东庵作为诗的主题象征,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居所,象征着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而诗人在东庵中的种种活动,如品茗、读书、与僧对话等,都成为了他寻找心灵归宿的象征行为。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对精神世界深刻理解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苏辙本人的生活哲学和政治抱负,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宋代文人雅集和隐逸生活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