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九日闲居

斯人鲜常在,奄忽便一生。
兹辰俄重九,令节谁所名。
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
素琴不具弦,大雅留遗声。
伯始真粪土,饮水空遐龄。
异时东坡下,尚有酒可倾。
才难信遇否,物变更枯荣。
此翁独醒者,贫贱胡为情。
怅焉服九华,觅醉何由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陶九日闲居》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九日闲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岁月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词、赋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被后世尊为“文坛巨擘”。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奔放,富有哲理意味,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句原文:斯人鲜常在,奄忽便一生。兹辰俄重九,令节谁所名。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素琴不具弦,大雅留遗声。伯始真粪土,饮水空遐龄。异时东坡下,尚有酒可倾。老难信遇否,物变更枯荣。此翁独醒者,贫贱胡为情。怅焉服九华,觅醒何由成。

  3. 主题内容:《和陶九日闲居》以陶渊明的《九日闲居》为引,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和陶九日闲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东晋陶渊明的高洁人格和深邃思想。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经典之作,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