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王家来,示我王家物。
云是彼樵者,垦山之所得。
升沉有时节,至宝不浪出。
祖先暨儿息,嗜好俱第一。
青毡未渠失,近代无此笔。
观其逼人处,造次神品入。
石遗半缺齧,行草百十七。
昭陵不可及,季孟精爽集。
天地倏开张,鬼神为之泣。
泓也玉璧姿,肯为泥沙没。
呜呼黄祊殉,人事止枯骨。
临池例饮墨,有底鹅领识。
夫君矧其后,妙契过漂石。
居然今视昔,年数正八百。
王千里得晋献之保母碑及砚索诗
介绍
王千里得晋献之保母碑及砚,索诗。余曰:
晋氏家书,有《兰亭序》,有《祭侄文稿》,有《祭君帖》。此三者,皆非晋人不能为。晋之书法,无他奇者,唯笔耳。而晋人之笔,独擅天下之妙,亦无他奇者,唯晋人之人品耳。晋人之人品,无他奇者,唯其不卖弄自家学识也。
晋人之学,本于六艺,而大成于诸子。诸儒之说,千头万绪,而晋人之学,一以贯之。故其文字,虽极精能工致,而无丝毫烟火气;虽极其奥衍博辨,而无毫发饾饤痕迹。盖其胸中,早已有一部《六经》在,故落笔即与胸中之《六经》相应。故其所作之字,虽无一笔不从六艺流出,而实无一字不从六艺生出来。是则晋人之学,诚中国学术之绝顶也。
王君之得晋人之书如此,而乃索诗焉。呜呼!晋人之书,岂易得哉?晋人之书,固已不易得矣;晋人之学,岂易得哉?晋人之学,固已难得了。王君欲求晋人之书,而不可得,而乃欲得晋人之学,而不可得。呜呼!王君其知晋乎?
晋人之学,虽千头万绪,而要之不离乎三纲五常。故晋人之书,虽极工致博辨,而无一丝一毫不近于道。盖其心学,本于孔、孟,而尽失之也。是故晋人之书,虽极精能,而无一句一字不近于佛。盖其学,本于释迦老祖,而尽失之也。是故晋人之书,虽极博辨,而无一字一言不近于禅。是故晋人之书,虽极工致,而无一笔一画不近于仙。
晋人之书,虽极工致博辨,而不近于道;虽极博辨,而不近于佛;虽极工致博辨,而不近于禅。晋人之学,虽极精能博辨,而不近于道;虽极精能博辨,而不近于佛;虽极精能博辨,而不近于禅。晋人之学,虽极精能博辨,而不近于儒;虽极精能博辨,而不近于墨;虽极精能博辨,而不近于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滑稽家、商贾、倡优、俳优、皂隶、妓女、乞丐、乞儿、和尚、尼姑、道士、女鬼、女妖、女仙、女罗汉、女尼、女道士、女先生、女学生、女教员、女教授、女导师、女教师、女博士、女硕士、女学士、女医生、女画家、女文学家、女诗人、女词曲家、女小说家、女戏剧家、女音乐家、女舞蹈家、女歌唱家、女指挥家、女演员、女播音员、女主持人、女影星、女歌星、女舞星、女剧星、女乐星、女花旦、女武旦、男旦、男净、男丑、小丑、小旦、小武、小花脸、老生、老旦、老外、老内、老外郎、老内郎、老生旦、老生净、老生丑、小生旦、小生净、小生净丑、小生丑、小武生、小武净、小武净丑、小武丑、小旦净、小旦净丑、小旦丑、小丑净、小丑净丑、小丑丑、小丑生、小丑净生、老旦净生、老旦净净丑、老旦丑净丑、老旦丑净丑丑旦、老旦丑净丑丑净、正旦、正净、正丑、副净、副净丑、副丑净、副净丑丑旦、副净丑丑净、正生、正净、正丑、副生净、副生净净丑、正生净生、正生副生净净丑等字样,而竟无一字一字不从六艺流出。
是故王君所得晋人之书如此,而乃索诗焉。呜呼!王君其知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