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七首 其八

芙蓉月向怀中照,杨柳风来面上吹。
夜半庭前柘枝舞,天明罗袖湿胭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七首·其八》是宋代诗人释昙贲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昙贲,字明觉,号云栖,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禅师。他生活在宋理宗时期,是一位深谙佛教真谛且擅长文学的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多以佛教哲理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释昙贲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诗僧”中的佼佼者,与苏轼、陆游等人齐名,被后世尊称为“宋初三大诗僧”之一。

  2. 诗词原文
    兄难兄,弟难弟。马祖真,只这是。撼动西江十八滩,水面无风波自起①。各呈见解,互逞机锋。石火莫及,电光罔通。抛下拄杖而立,不同草草。拈起拄杖便行,亦岂匆匆。者里著得只眼,许你亲见庞公②。昨日与今日,同中却不同。狞龙搅沧海,俊鹘摩青空③。宗眼明如日,机轮疾似风。丹霞回首处,遍界觅无踪④。

  3. 诗意解析:此诗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行为,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首先,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世事无常,一切皆在变化之中的道理。例如,“兄难兄,弟难弟”反映了世间关系的复杂多变;“撼动西江十八滩,水面无风波自起”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力量之大,足以改变平静的水域状态。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手法非常独特,既有禅宗的简洁明了,又有宋诗的含蓄深沉。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将自然界的“狞龙搅沧海,俊鹘摩青空”与人的精神状态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洞悉生命的哲学思想。同时,诗的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诗性和哲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颂古二十七首·其八》不仅在宋代受到赞誉,而且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5. 社会影响:《颂古二十七首·其八》作为释昙贲的代表作之一,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文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更在禅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许多禅宗大师和学者都曾引用或解读过这首诗,将其作为禅宗思想的体现。此外,此诗也被广泛用于佛教教学和文化传承中,成为研究宋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颂古二十七首·其八》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和人生哲理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艺术,还能进一步领悟禅宗文化的深邃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