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
悬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燃。
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
小山拄颊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
咏杜鹃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杜鹃花》是一首托物寓意的五律诗,由宋代释择璘所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杜鹃花的美丽景色,更蕴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哲理思考。
诗歌开篇“春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便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春风吹过,麦田泛黄,青山上杜鹃鸟的啼声此起彼伏。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预示了诗人接下来将对杜鹃鸟的深入描绘和情感表达。
“悬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燃。”这句诗通过色彩对比和视觉感受,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美感。深红色的杜鹃花与清澈的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同时,“暖欲燃”这一形象的描绘,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艰辛与无奈。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忧愁和苦楚。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感人。
“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这句话以杜鹃鸟的鸣叫声为引子,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愁情绪。杜鹃鸟的啼叫如同诗人心中的忧虑一般,无法平息,只能忍受。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夜晚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咏杜鹃花》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通过杜鹃花这一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现实、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艺术的佳作,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人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