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八首 其十五

彻底冰壶无影像,倒翻筋斗模难成。
千峰雨歇黄梅后,桂魄还从海上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三十八首 其十五》是宋代僧人释慧远创作的偈颂作品。该诗以佛教哲理和禅宗思想为创作背景,通过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以及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具体介绍如下:

  1. 创作背景
  • 时代与作者:释慧远是宋代的僧人,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在社会各阶层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佛教哲理的深邃,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宗教思想的接纳和思考。
  • 宗教哲学:这首诗蕴含了深厚的宗教哲学意味,通过对“冰壶”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洞悉,以及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诗中还涉及了“倒翻筋斗难成”,“无目仙人揣骨头”,等禅宗用语,这些都指向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特理解。
  1. 诗歌内容
  • 形象与比喻:《颂古三十八首其十五》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把世界比作“千峰雨歇黄梅后”,用“桂魄”象征月亮,都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与思想:诗中表达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于修行境界的追求。通过描绘“彻底冰壶无影像”,诗人试图表达一种超脱世俗、洞察万象的禅理观照。而“倒翻筋斗模难成”,则隐喻了人生旅途的无常与修行中的种种困境。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典雅而不失活泼,既有禅宗的含蓄,又有宋诗的明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既严谨又富有韵味。
  • 结构布局:从整体上看,《颂古三十八首其十五》的结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诗中先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然后逐渐引入禅宗的哲理,最终引出对修行境界的探讨,这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内涵更加深厚。

《颂古三十八首其十五》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诗意的诗歌,它不仅是对佛教禅宗的一次深入探讨,也是对生命真谛的不懈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