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八首 其三十

当面非暗投,应机皆直说。
乾峰与云门,两口同一舌。
若是续貂人,弄巧便成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三十八首 其三十》是宋代诗人释从瑾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和生活哲学的感悟。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释从瑾:宋释从瑾,号雪庵,出生于浙江温州永嘉,是一位具有深厚禅学背景的诗人。释从瑾不仅是佛教信徒,还精通诗词,有丰富的文学造诣。他的一生虽短暂,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成果。
  1. 作品原文
  • 当面非暗投:面对问题和挑战时,不应回避或隐藏,应坦诚地面对。
  • 应机皆直说:应对时机,都应直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乾峰与云门:指禅宗中的两种不同修行方式,即乾法(直接了当)与云法(圆融无碍),两者共同构建了完整的禅宗理论体系。
  • 两口同一舌:比喻双方在交流时,语言虽然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要传达某种思想或感情。
  • 若是续貂人:如果只是模仿他人,没有创新,就像接上尾巴一样,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 弄巧便成拙:过于巧妙可能会弄巧成拙,失去原本的意图或效果。
  1. 整体翻译
  • 译意: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实践的理解,强调了直面问题和真诚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在某些情况下,过度追求技巧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1. 白话译文
  • 直译:面对困难时,应该毫不回避,直接面对。
  • 应机:在合适的时候,都应当直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乾峰与云门:这指的是禅宗中不同的修习方法,乾法直截了当,云法则更为圆融。
  • 两口同一舌:比喻双方虽然语言不同,但却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 续貂人:如果只是为了模仿别人而缺乏创新,那么就像是画蛇添足。
  • 弄巧:过分机智可能会导致拙劣的结果。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宋代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流派,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释如净的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僧人,释如净的生活充满了修行和思考。他可能经历了许多关于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的思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禅宗的思想。
  1. 名家点评
  • 文学价值:这首偈颂不仅仅是佛教教义的宣传,更是一种智慧的传达。它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 思想深度:通过对禅宗理念的阐述,这首诗触及了人生哲学和道德伦理等深层次的话题,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1. 轶事典故
  • 禅宗修行:释如净可能有着丰富的禅宗修行经验,这使得他在创作中能够融入禅宗的核心思想,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精神内涵。
  • 文人雅集:在宋代文人雅集的场合中,此类诗作往往被视为高雅之选,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
  1. 历史影响
  • 禅宗传播:这首诗的传播和接受,无疑促进了禅宗思想的普及和深化,对后世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学研究: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的研究和传播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宋代诗歌和文化的机会。

《颂古三十八首 其三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通过这首诗,可以领略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也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思想风貌。

相关推荐